
消防產品在使用領域中主要存在問題
閱讀次數[] 發布時間:2014/4/25 18:12:04
近幾年來,全國各地采取多種形式,集中開展消防器材專項整治行動,嚴厲查處了一批假冒偽 劣消防產品的違法行為,有力地維護了市場秩序,相當程度地扭轉了市場混亂的局面。但是在市場經濟轉制過程中,管理制度不健全,市場秩序不規范,消防產品質 量問題依然突出,不容樂觀。根據統計,公安部消防局2007年對全國248種規格消防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,經檢驗160種規格產品合格,合格率為 64.51 %;2008年對全國365種規格消防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,經檢驗275種規格產品合格,合格率為75.34%。安徽省消防總隊2007年對全省41種規 格消防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,經檢驗18種規格產品合格,合格率為43.9%,其中,室內消火栓的合格率為12.5 %,2008年對全省48種規格消防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,經檢驗32種規格產品合格,合格率為66.7%,其中,有襯里消防水帶的合格率為25%。在使用 領域的消防產品主要存在表現在以下方面。
(1)制造商質量意識淡薄,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。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,部分制造商質 量意識淡薄,產品在制造過程中就存在先天性質量隱患,導致不合格產品流人市場。主要表現,一是,部分生產企業的管理者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無視國家法律法 規,采取偷工減料、粗制濫造、以次充好等不正當手段,盲目追求效益。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能嚴格控制生產過程,隨意降低技術標準,產品一致性嚴重不符合。 二是,部分生產企業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不能夠滿足生產需要,設備陳舊、生產工藝落后、檢測手段不完善,產品質量不能得到保證。三是,部分生產企業技術人員 匾乏,操作人員操作技能低下。少數企業沒有技術人員,有的技術人員不能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,操作人員沒有經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,對本職崗位不能 應知應會,野蠻操作、違章操作現象不斷發生。四是,部分生產企業缺乏創新意識,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得不到應用,觀念陳舊,極大地阻礙消防器材質量改進 和提高。
(2)銷售商不擇手段,偽劣產品擾亂市場。消防產品在流通環節中問題尤為突出,部分銷售人員采取不正當手段,偽造市場準人證明和產品檢驗報告,冒用他人品牌、商標,以次充好、以假亂真,大量偽劣產品充斥市場,擾亂秩序。
(3)消防工程施工單位不按規范進行安裝和施工。部分消防工程施工單位在工程招標時惡性 競爭,在施工過程中降低工程設計標準,更改設計圖紙,不能嚴格執行施工規范,還將大量劣質消防器材投入工程建設之中,造成工程質量隱患,嚴重危害公共安 全。據部分省市抽樣調查,建筑消防設施類隱患在重大火災隱患中的比例高33.8%,因產品質量導致建筑消防設施不能運行使用的比例占30%以上,進人使用 領域的消防產品不符合市場準入規則的比例高達so%以上。在火災隱患中,建筑消防設施類隱患占33%,而因產品質量導致建筑消防設施不能正常運行和投人使 用的比例高達38%0
(4)使用單位缺乏對產品維護保養。使用單位消防安全意識不強,在日常管理中對消防產品缺乏必要的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查,導致損壞丟失、過期失效現象十分嚴重,不能充分發揮作用。
(5)消防器材質量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。公安消防部門在消防產品質量監督中缺少相應的監 督程序和配套的法律文書,執法依據不足,手段不力,管理體制不健全,省級以下公安消防部門沒有設立消防產品監督執法機構,從事質量監督管理的人員極為缺 乏,業務素質也不能適應工作需要。少數人員對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存在模糊思想,不能正確認識消防器材監督管理工作,對于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、維護社會穩定 和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意義,沒有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、消防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。